信息技术让地质博物馆“鲜活”起来

作者:时间:2023-05-25点击数:

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大型主机和简易哑终端的第一代信息技术平台,到个人计算机和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分散服务器的第二代信息技术平台,以及近10 年来,以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术平台。伴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质博物馆的建设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地质博物馆的展示从可读转向可观、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一维到多维、从线下到线上,增强了活力,拓展了空间,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视频

信息技术赋予了展品生命和活力

地质博物馆是以开展地质标本典藏和研究、面向社会公众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类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为关于地球的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基础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和相应的地质标本。

由于地球科学知识内容涉及面广,基础理论抽象且晦涩难懂,因此仅依靠简单的展板文字和标本陈列很难让观众理解其中的奥秘,参观多为走马观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声光电、仿生、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广泛运用于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当中,互动式、寓教于乐的展陈方式,激发了观众的多种感官效应,赋予了展品生命和活力。例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化石展厅名为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的多媒体展具,以展厅里一块圣贤孔子鸟的化石标本为原型,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介绍了孔子鸟如何从鸟变成了化石的过程。河南地质博物馆利用3D 画面和气泵动力平台相结合的技术建造了地震海啸感受剧场,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海啸的威力,了解地质灾害相关知识。

河南地质博物馆地震海啸体验剧场

信息技术拓展了地质博物馆的服务空间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新型的博物馆应运而生,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参观博物馆成为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化博物馆是利用三维技术、多媒体技术、文字信息等,将博物馆资源虚拟成数字化,通过网络的形式将博物馆资源进行开放、共享。目前我国地质类的博物馆中,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等单位均建设了数字地质博物馆。

数字地质博物馆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传统地质博物馆具有功能更多、服务范围更广的优势。具体来讲,一是数字地质博物馆能够对地质标本数据进行有效存储、管理和展示,促进标本的交流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借助互联网,参观者可随时浏览,摆脱了时空限制,扩大了服务对象;三是展示不受空间的限制,并可根据观众的喜好进行扩展,延伸了展示主题。

数字地质博物馆是传统地质博物馆在互联网上延伸,弥补了传统地质博物馆的不足,二者的结合将会更好地发挥地质博物馆的作用。

中国地质博物馆数字地质博物馆

信息技术提高了地质博物馆的影响力

现今社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移动社交网络成为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在我国近6亿网民中,有78.5%的人经常使用手机上网。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短信、微信、微博、QQ等移动社交应用工具。我国地质类的博物馆也积极发挥新兴社交平台的作用,利用微博、微信等互动软件传播信息、提供参观引导、展厅介绍、科普咨询等服务,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层次,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例如,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从2012年开馆至2014年,年均接待观众仅5万人,自2018年起,他们设立了地小博微信平台、地小博俱乐部,并开展了发现地质之美微路客微信征图活动,邀请人们拍摄身边独特的地质美景。2015年,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翻番,今年预计将超过15万人次。

        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地质博物馆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及未来出现的新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发挥地质博物馆科普殿堂的作用,还需要地质博物馆人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Copyright © 2017-2018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1327号 学校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廿里铺18号 邮编:741025
主办: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地质博物馆  技术支持: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