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厂坝铅锌矿简介

作者:时间:2018-01-25点击数:

  厂坝铅锌矿床位于甘肃陇南市成县黄渚乡境内,是20世纪60 ~80年代由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106地质队发现并探明的一处特大型铅锌矿床,其矿床规模和矿石品位居西成铅锌矿田之首位。

  一、矿田地质

  西成矿田分布于西和~成县~徽县一带,铅锌矿化带长100km,西部宽20km,矿床分布范围呈西宽东窄的三角形形态(图1)。矿田内铅锌矿床星罗棋布,已发现大中型矿床10余处,小型矿床和矿点几十处,累计探获铅锌资源储量﹥1300万吨,并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是国内著名的巨型铅锌矿田之一。

  西成铅锌矿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中部陆缘盆地中,南北边界分别以人土山大断裂和黄诸关大断裂为界,中间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向西倾没的吴家山复式背斜为主干构造,复背斜形成的隆起具刺穿性质,其边界发育同生断裂,热水岩相发育于隆起周边,控制了铅锌矿的产出。出露地层以泥盆系分布最广,呈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为一套浅海相~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是铅锌矿的含矿层位;其次有志留系、石炭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区内侵入岩发育,主要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糜署岭、草关花岗闪长岩体,黄渚关、厂坝二长花岗岩体等。岩石多具似斑状结构,蚀变较弱,围岩矽卡岩化不发育,角岩化带较窄。矿田内铅锌矿床的生成和分布明显受层位控制,矿床类型可分为沉积变质岩型和沉积变质再造型。已探明并开发利用的铅锌矿床有厂坝特大型矿床,邓家山、毕家山、洛坝、郭家沟等大型矿床,另有岩金、砂金矿床数处和铁、铜矿化分布。

  二、厂坝特大型铅锌矿床

  厂坝沉积变质型铅锌矿床位于西成矿田中段,吴家山复式背斜北翼干渔廊次级向斜的北冀,由厂坝矿段和李家沟矿段组成(图2)。

  矿床特征:矿区出露中泥盆统安家岔组(D2a)为含矿地层,呈北西走向南西陡倾的单斜层状展布,为浅变质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其中夹有硅质岩、钠长石岩和重晶石岩等喷流沉积岩薄层或透镜体。含矿岩层按照岩石组合细分为五个岩性层,主要岩性为厚层、块状大理岩夹细晶白云岩、含炭生物灰岩组成,在厂坝一带变质较深,出露黑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白云岩等。矿区内主要断裂构造有两组,一为走向近东西的层间压扭性断层,赋存于矿体上下盘围岩中;二为是北东向为主的压扭性-张扭性断层,对含矿层位切割位移明显(F1)。在矿床西部南北两侧分别有厂坝二长花岗岩体(ηγ51)及黄诸关花岗闪长岩体(γδ51),岩浆岩与铅锌成矿无直接关系。

  矿区含矿层延长>2200m,在3km2范围内共发现铅锌矿体134 个(盲矿体90个),具工业意义的矿体37 个,主矿体5 个。其中厂坝矿段有矿体51个,主矿体2 个(ChⅠ、ChⅡ)(图3)。ChⅠ赋存于大理岩中,长960m,斜深300~615m,平均厚度23.77m;ChⅡ赋存于石英片岩中,长380m,斜深4300~680m,平均厚度19.22m。主矿体品位为Zn5.16%,Pb1.38%,Zn/Pb比值3.74。矿体均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整合产出,矿体边界清晰、平整,无穿插现象,矿石与围岩交互沉积并与围岩同步褶皱。矿石结构以它形粒状、拉伸粒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为条纹~条带状、块状构造、浸染状等。矿石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次为磁黄铁矿,微量矿物有毒砂、白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绢云母、黑云母,重晶石、电气石等。

  成矿模式:随着吴家山垂向基底缓慢隆起,促使地幔大量热物质参与和幔壳物质的交换,在构造驱动和热力驱动下引起热水自深部向陆壳浅部大规模运移,造成下渗海水的对流循环,并淋滤所流经地层中铅锌等成矿物质形成含矿热卤水。含矿热水持续沿着断裂构造上升,进入沉积盆地,由于其密度远大于海水,因而仅在盆地底部沿斜坡流动,并在局部洼地中停聚形成卤水池。热水进人海底后因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产生明显变化,使热水平衡系统受到破坏,络合物分解,在相对较高温度的热水环境中,硫酸盐被还原产生大量硫,与铅锌等金属矿物结合形成富含金属硫化物的富厚矿层,形成热水矿床。在盆地边缘及卤水层上部的浅水半氧化环境中形成重晶石等硫酸盐及少量硫化物沉积(图4)。

              (据科普文献资料综合整理)


Copyright © 2017-2018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陇ICP备14001327号 学校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廿里铺18号 邮编:741025
主办: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地质博物馆  技术支持: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